王羲之的書法相當有名,其中有《快雪時晴帖》,內文如下:

羲之頓首。快雪時晴,佳。想安善。未果為結,力不次。王羲之頓首,山陰張侯。

把這短短的一封書信翻譯一下,扣除署名的部份,正文大概是:

突然下過一場雪又放晴了,景色怡人。我想你那邊現在應該也很好吧?你請託的事我沒做到,是我能力不足。

這樣一封書信到了現代,被拿來演成新編京劇。一封原本再平凡也不過的書信,轉而成為講述流離失所、安身立命的戲碼。而之所以要這麼牽拖下去,全是因為上級指示要編這麼一檔戲。

當時我選擇不去看,也正是因為「政治」的問題。當你知道內幕的時候,多少已經對戲劇本身帶有成見與好惡了。事實上我並不是沒有看的經費,因為同一檔期的另外一場戲,我並沒有花到錢就去看(拿的是贈票)。如果不是早先就「夢到」一些可能大部份學生都不曉得的背景,或許我還是會高高興興的跑去湊熱鬧。

事實證明,我還是應該去湊這個熱鬧的。如果撇開意識形態不談,這是一部還不錯的「歌劇」(被認為京劇與交響樂結合,已經失去了原來「京劇」的味道,尤其在許多看過歌劇「梧桐雨」而中途逃跑的觀眾來說,相較之下,這真的是非常不錯的戲)。很多年輕觀眾非常喜歡「快雪時晴」,對於老師輩的人而言,大都也因為這是政府樣板戲而有些成見,但對舞台效果還是抱以肯定的態度。我想,沒有去看,還是有些可惜,恐怕只能等半年後公視的演出了。

*          *          *

我是私心有點支持戲曲學院的,有些因素。其中一個因素是在地人的情感──我住內湖二十多年,僅管只踏進去過一次,但對復興劇校還是有些感情的。也有對特定演員的愛好,見前篇。最近聽聞了一些內情,更覺得是應該給予傳統戲曲團體多一些支持的。

目前的京劇團體,主要就是國光跟戲曲學院兩家。國光本身資源多,宣傳佳,也屢能創下奇佳的票房。但是戲曲學院資源並不多,經費也少,更慘烈的是據聞劇團中實質的行政人員只有三位,等於一個人當四、五個人來用。例如主要拉胡琴的那位先生,充當行政組長不說,還要製作海報,實在很操勞。

這樣想起來真的很悲哀啊,不是淪為政治干預,就是人力不足。這個年頭真的一切都很艱難,人們吃不飽,無力支持藝術活動。但是若有上級的鼎力支持,有經費來源,就有力進行藝術活動,但多半有點色彩了。除了嘆氣,還是只能嘆氣,唉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歸蝶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